非洲豬瘟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DNA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家豬及野豬,所有品和年齡的豬均可能感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通報的疾病,可直接影響國際貿易。本文將討論非洲豬瘟的傳播方式和臨床體征以及尸檢結果。
1、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大型的包膜DNA病毒。這種病毒之所以很特別是因為它是唯一已知的節肢動物傳播的DNA病毒。現已鑒定出20多種非洲豬瘟病毒的基因型。
非洲豬瘟病毒的分離株的毒性差異很大,高毒分離株死亡率高達100%, 所有基因型都存在于非洲,而基因型I和II已在非洲以外發現。非洲豬瘟病毒主要感染單核吞噬系統的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該病毒還傾向于頭部附近的淋巴結。
2、病毒生存期和耐藥性
非洲豬瘟病毒在低溫環境以及蛋白質環境(例如未煮熟的豬肉產品)中具有很高的抵抗力。該病毒可以在血液,糞便和組織中長期存活。它在室溫下糞便中可以存活數天,在受污染的豬圈中至少可以存活1個月,在4℃血液中可以存活長達1-2年。該病毒還能在尸體中存活150天,在火腿中保存140天,在冷庫中保存幾年。
很多常見的消毒劑對非洲豬瘟病毒無效,應使用專門用于該病毒的消毒劑。已發現血清和糞便會大大抑制消毒劑的功效,因此在使用消毒劑之前進行徹底清潔很重要。據研究發現,次氯酸鈉,檸檬酸以及一些碘和季銨化合物會破壞非洲豬瘟病毒。
生肉至少在70℃溫度下加熱30分鐘才能保證完全殺滅病毒。PH值在3.9以下或11.5以上也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但在有血清的情況下,病毒的抵抗力會增加,滅活需要高達13.4的pH值。
3、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
紅斑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出血癥狀 出血癥狀
潛伏期:5天-19天。
高燒 (41~42℃)、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耳尖、腹部以及四肢末端皮膚可見紅斑,發紺(身體末梢成深紫色)。
呼吸短而急促。
嘔吐、下痢、甚至出現鮮紅色血痢。
感染強毒株或中間毒株可見豬只死亡。
4、病死豬解剖
非洲豬瘟主要的癥狀是內臟出血,如脾臟,淋巴結,腎臟和心臟。
一旦豬只出現急性大量死亡時,應謹慎將非洲豬瘟視為可能的病因,三個典型的病變:脾臟呈深色或黑色、淋巴結腫大出血壞死、皮膚有出血斑。超急性死亡豬只可能不會看到典型病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