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母豬返情的主要因素進行闡述。
現狀
帶有母豬群的大型豬場建成以后,豬場的配種定位欄和產欄的數量決定了該豬場的最大生產規模。豬場在設計之初都有預設的配種分娩率(如85%),配種分娩率低將直接降低母豬的年均產仔窩數和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活仔數,造成年出欄豬數不足影響企業的生產和經濟效益。
配種分娩率太低,未孕返情的成母豬會壓積在配種妊娠舍中,而且要經常過量補充后備豬。具統計,僅未孕母豬造成的飼料浪費便可達約10元人民幣/豬/天。如果再考慮由此多耗的人工和降低的固定資產周轉,每個母豬非生產日的成本可能達到20元人民幣。一個550頭母豬的豬場一年浪費可達6萬元以上(85%與75%配種分娩率相比)。
如果不認真分析配種分娩率低的真正原因,還可能掩蓋繁殖豬群存在的疾病,造成病原體在豬場內長期地方性流行。國內不少規模豬場中,細小病毒時有爆發,導致妊娠中前期流產和死胎率增加。更不用說藍耳病陽性場中,散發的病毒對哺乳和保育豬的危害了。
分析方法與步驟
對配種后不同時間返情的未孕母豬分布進行主因素分析方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繁殖生理學的原理和幾種主要病毒學的流行特點來設計的。該方法不是研究母豬個體未孕的原因,而是考察一段時期內,規模豬場過往多個配種周期中,沒有配上的母豬在不同時間返情的分布頻率,從而找出配種和妊娠期存在的主要問題。
返情母豬合理可靠的記錄資料
母豬的個體信息和胎次(初配母豬記為1胎)
斷奶后/初配時,發情鑒定見到第一次安定發情的時間(年月日時)
配種時間(年月日時)
妊檢發現返情時,距離本次配種前見到第一次安定發情的天數
有無明顯流產,如有則記錄時間(年月日時)
返情母豬有無外陰流膿或體溫上升(40℃以上)
第一次安定發情距離本次發現返情的天數分類
<18天
19~23(歸為21天左右正常返情)
24~39天(異常返情)
40~44天(42天左右正常返情)
45~105天(中期返情,假孕/流產)
106天后(假孕/流產/早產)
胎次分組
1胎(初配)
2胎
3~5胎
6胎以上
未孕分析
18天以內未孕的母豬過多,可能的原因是:
發情鑒定不準
發情鑒定準確,但母豬的第一次妊娠信號(授精后約 9~12天,受精卵到達子宮時)沒有建立
發生導致高熱的疾病(特別是豬瘟、流感)
21或42天左右的正常返情的未孕母豬過多,說明發情鑒定是正確的,但出現了受孕失敗。原因可能是:
輸精后30天內的管理應激因素(如過度驅趕、注射、混群打逗、舍內持續高溫等),造成受精卵的損失,未能達到妊娠建立所需的胚胎數(一般認為至少5枚)
輸精倒流太多,授精失敗
輸精時精液不合格
輸精時間太早或太遲等
不正常的返情(24~39)主要是配種后3~4周發生問題造成了胚胎的損失,是非管理因素,原因是:
疾病所致胚胎吸收或妊娠失敗
母豬遺傳型的個體差異(應注意及時發現并淘汰此類母豬)
泌乳期太短,子宮未能完全恢復等
流產分析
如果未見到確切的流產,妊娠中期(45~105)的未孕返情,主要是妊娠鑒定的疏漏造成的。此間,如果母豬有明顯的假孕(腹部脹大,乳房發育等),應當排除個體的差異或子宮疾患,并及時淘汰。
如果確切觀察到明顯的中期流產,細小病毒、日本腦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為最常見的病原體,尤其是初夏季節。第一胎青年母豬的發燒(流產、乙腦及豬瘟等)極易造成流產,有其他病原體(肺炎枝原體、沙門氏菌)同時感染時也如此。
106天以上的流產/早產除了管理因素之外,國內的豬場還應留意是否有藍耳病散毒期的繁殖母豬(包括公豬)又出現了,其特點是早產的胎兒個體較大,而且死胎共存。而所謂晚期發現的假孕豬,最常見的無非是前期妊娠鑒定的疏漏而已。
分析步驟
采集原始生產數據并按以上方法進行分類
計算出各類型(時間組、胎次)返情母豬的比例
做頻率分布圖,找出主要問題
檢查生產操作方法,制定出糾正行動方案
評估效果,重新分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