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被譽為畜牧業生產的下一個主要發展項目。科學家能夠進行精確的遺傳改變,通常需要多年的選擇育種才能實現,基因編輯有可能在抗擊疾病方面實現重大改變。但考慮到歐洲在新農業技術方面的謹慎記錄,特別是涉及食品的地方,基因編輯的豬能否出現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最近,歐洲法院(ECJ)裁定,通過誘變獲得的生物—一種在不引入外源DNA的情況下改善植物或動物特征的過程—必須歸類為轉基因(GM)。通過基因編輯改變本不會自然發生的遺傳物質。
法院將該技術置于嚴格的GMO指令之下:20世紀80年代制定的一項法律指令,這導致轉基因技術幾乎被歐盟排除在外。這對歐洲的科學界來說是一個打擊,一些科學家聲稱這一決定讓這項技術遠離歐洲農民,使他們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
雖然大部分焦點都集中在農作物上,但對于養豬從業者而言,這一裁決尤其令人沮喪,因為就在幾周之前,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一直在贊揚使用該技術生產的PRRS抗性豬的優點。使用基因編輯去除CD163基因的一小部分,其充當豬細胞表面上PRRS病毒的受體。當暴露于病毒時,沒有動物生病。
NPA高級顧問Georgina Crayford說:“PRRS的工作可以解決一種對全世界養豬生產者來說真正麻煩的疾病,它會對豬的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 “不僅如此,在抗生素使用和抗菌素耐藥性方面,它對公眾健康也有益。”
歐洲法院的裁決令人沮喪,這是學術界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最令人失望的是談話圍繞著通用汽車。在他們能夠理解其含義之前以及科學家完成他們的研究之前,它已經嚇壞了消費者。
但土壤協會首席執行官兼有機豬生產商Helen Browning表示,這一決定無疑是正確的。“我們一直很清楚,這項技術應該被視為通用汽車,”她說。“我們對它的了解相對較少。DNA在特定時間有目的,選擇遺傳結構和進行改變的過程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布朗寧夫人主要擔心的是,豬業可以利用這項技術“擺脫困境”,而不是尋找改善飼養和生物安全的方法。“我們應該解決豬系統的問題并尋求正確的基礎,而不是貼上膏藥,”她補充道。“我們已經擁有了在生產力和福利之間取得平衡的工具,所以我不確定沒有這項技術的人不會讓生產者做到這一點。”
作為全球家畜遺傳學領導者Genus的子公司PIC的首席運營官比爾克里斯蒂安森表示,雖然他理解這些擔憂,但消費者和政府的謹慎態度不應停止研究進入該領域或防止養豬生產者長期使用該技術。
“從實際角度來看,PRRS技術還需要7到10年才能完成測試過程,并將其納入養豬系統,屆時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他說。“我們需要與公眾互動,并與他們討論這項技術是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變得更好。我們現在與學校進行了很多交流,他們在那里了解遺傳學,因此他們認為這不是威脅。”“隨著這種理解的增長,我們將有更多人接受,我們將開始在農場上看到這種技術用來幫助豬。”